近年来,贵阳市检察机关积极贯彻落实最高检数字检察战略,以“数字赋能场景优”为目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检察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在这一背景下,贵阳市检察机关成功研发了“大模型辅助假释案件审查智能体”与“大模型辅助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审查智能体”,为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注入新动能。
聚焦重点,强化刑事执行监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减假暂”)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市检察机关以“数字执检”为基础,结合最高检关于加强对“减假暂”同步监督和实质化审查要求,重点聚焦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办理这一刑事执行监督重点,立项开展辅助案件审查智能体研发工作。
精准审查,提升监督质效。“大模型辅助假释案件审查智能体”可通过构建27个审查场景,全面审查刑罚执行机关移送的卷宗材料,既审查罪犯劳动改造、监管改造等客观方面表现,又审查罪犯思想改造等主观方面表现。重点围绕是否属于禁止假释情形、执行刑期是否达到最低服刑期限、罪犯有无再犯罪风险三大核心环节,通过多场景联动审查,对假释案件进行智能筛查,大大降低漏检风险,提升审查质效。
“大模型辅助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审查智能体”构建有99个审查场景,能够对法院和监狱两个机关移送的暂予监外执行相关法律文书进行识别,准确分类,并进行程序性材料审查。同时,智能体内还预先构建了专用法律法规知识库与医学规定知识库,能够针对因重大疾病提请暂予监外执行的案件,对罪犯病情是否符合《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相关规定辅助开展技术性证据审查,进一步提升了检察官对此类案件审查的精准度。
人工智能赋能,提升审查效率。相对于以往检察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案件卷宗材料逐页审查的模式。“大模型辅助假释案件审查智能体”与“大模型辅助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审查智能体”内嵌上百个审查场景,涵盖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审查办理全流程、全步骤。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案件卷宗中的关键信息,根据审查场景设定的重点和要求进行分析和判断,平均3分钟内实现对一个简单案件的实质化审查,生成规范法律文书。检察官仅需对智能体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审查,并对法律文书内容进行复核即可,真正实现了案件审查效率质的飞跃。
持续创新,推进检察智能化。目前,相关智能体资料已在《贵州省检察机关检察智能化应用提示词汇编(第一期)》发布,智能体正在向最高检申请人工智能试点研发推广。贵阳市检察机关将继续以实现“数字赋能场景优”为目标,不断探索数字赋能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新举措、新亮点、新情况,以实用为导向,推动贵阳市检察机关工作全链条、全领域智能化升级,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检察智慧和检察力量。